值大连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为打造浓厚学术氛围,启迪师生探索之心,德语学院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永平教授为大家带来“浮士德的幽灵——欲望、殖民与乌托邦”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刘颖教授主持,除了我院师生之外,其他院校师生也踊跃参加,共有近百人聆听了此次精彩的讲座。
李教授以《浮士德》的创作背景与发表过程展开分享,通过讨论“魔性”的概念引导听众理解《浮士德》中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深层次的文化意涵。浮士德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他那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既是对无限可能性的渴望,也是对自我超越的永恒追求。然而,正是这种对欲望的无尽追逐,让浮士德在生命的终点被“忧愁”所击倒,成就了一场悲壮的落幕。
随后,李教授将视线转向了历史的长河,以德国的扩张史为例,揭示了浮士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投射。他讲述了德国在帝国主义时期,如何在浮士德式的欲望驱动下,走上了征服与扩张的道路,青岛的胶州湾便成为了这一野心勃勃计划的缩影。但李教授也指出,这种欲望的狂欢,最终只会导致泡沫的破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反思与警示。
在讲座的高潮部分,李教授提出了市民性作为对比性概念的重要性。他强调,与浮士德的极端欲望和魔性精神不同,市民性代表了一种更为温和、理性、有秩序的生活态度,它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非无止境的扩张与征服。这种精神气质的提出,不仅为听众理解浮士德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引发了对现代性批判的新思考。
在讲座的尾声,听众随着李教授的解析,深刻领悟了《浮士德》中浮士德不懈追求的一生及其背后的深刻寓意。浮士德象征了西方文化中对行动与欲求的永恒追求,而他的死,则是对物质迷梦的有力戳破。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深刻启示:真正的价值与幸福,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