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德语学院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见微知著,追根溯源”——大连外国语大学刘颖教授为辽宁大学德语系开展讲座

发布者:  时间:2020-09-25 23:44:14  浏览:

9月25日下午3点,大连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德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颖教授以腾讯会议为平台,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师生们开展了“德语科研的基本要素与创新意识”讲座。



讲座伊始,刘颖教授向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张雯静主任致谢,感谢她的盛情邀请,得以与诸位老师同学们齐聚一堂,交流德语科研的特点及系列问题。她表示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样,外语教学和研究也需要新的活力和新生代力量的补充。

稍后,刘颖教授以“科研的进阶”为切入点,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针对科研的进阶,她提出了以下三点倡议:

一要从小处着手。学习外语的学子们要注重细节,先从外语科研的“小”处着手,从“入门”的基本要素到踏入“门内”的创新意识,才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培养逐层提高的学术能力。

二要澄清两点认识。许多同学总认为科研高深莫测,难以接近。其对科研认知的偏差大致可归为两点:第一,只有学者才可做研究。第二,只有大文章才算研究。对此刘颖教授指出,同学们亦可从身边的教学入手,多写小文章与小课题。抓住一点,集中思考,深入追究,也能产生专门性认识。

三要训练两种形式。刘颖教授认为,科研并非学者的专利,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创意和写作训练。而想要训练写作能力,便要从小文章、小课题入手,这也是外语科研基本素质养成的良好途径。


紧接着,刘颖教授分别从“学生篇”“老师篇”“选题探求”和“申报书例话”四方面与同学们分享德语科研的相关经验:

首先,她从学期论文训练、创新项目申报、学位论文选题三个角度展开讨论。她指出本科生在毕业时需要进行学术学士论文的撰写,所以应该重视学期作业,以学期末的论文为练习论文写作的主要形式。而研究生应该多进行小文章的写作,并尝试一般性学术论文,借此加强练习。而对于创新项目的申报,应该抓住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研究生的创新课题申报机会。在选题方面,本科生要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综合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研究生应该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必须具有理论基础的架构和学术创新意识。

随后她就教学研究和学术科研方面向与会的青年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在教学研究方面,她主张使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方法,并指出外语教师更适合做质性研究,通过教学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识。而在学术研究方面,她重点强调了论文的写作。她提出在选题方面应该坚持“选题从大到小,写作从小到大”的原则。而在平时应多做小文章、小课题,积累学术经验;在课题方面应该注重“选题巧”“论证好”“格式精”三个要素,除此之外还应明晰项目申请书的要素,规范项目申请书的格式。

最后,刘颖教授分别从典籍外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国家形象四个角度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解了论文、课题选题的重要性,随后以中国短篇古典小说德语译介史研究为例,进行了申报书例话。

在本次讲座中,刘颖教授以她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参会青年老师、同学们深入地分析了德语科研的相关问题,加深了他们对于本学科的理解与认知,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教学、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德语科研的基本要素与创新意识”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