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统称南方谈话。
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南方谈话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这次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会务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份协议。
汪辜会谈是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的最高负责人之间,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准备,首次进行的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会谈。它表明两岸接触对话的大门从此正式打开,为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与动力。
1993年 第一次汪辜会谈
4.“九五”计划的制定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九个五年计划,是1996—200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简称“九五”计划。1996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
5.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回归的意义重大。对国内,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国际,香港的顺利回归不仅是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而且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实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97年 香港回归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报告共十个部分: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过去五年的工作、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1992-1998这几年内,中国共产党经历多个重大事件,实现了多领域的发展。经济上,我国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逐步探索中不断完善,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道路;政治上,台湾问题取得重大突破,香港问题实现里程碑式的转折,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思想上,邓小平理论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总之,硕果累累,亮点颇多,是值得记忆的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