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7日,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40余所中德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民族与文学——文学中的德国”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交流德语文学研究的成果和心得,共同为德语文学的发展以及中国和德语国家文化的交流互鉴建言献策。
副校长常俊跃教授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凝聚共识、推动德语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德意志民族重视并善于思考,德语文学也富含思辨精神和深刻哲理。诸多德语国家的文学巨匠伴随着其经典作品超越时代,流传至今;近日,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加说明了当代德语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希望与会学者能够站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畅所欲言,交流心得,沟通想法,在老一辈日尔曼学学者传承下来的文学研究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成长。他还向与会者介绍了我校55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日语专科学校”发展为“大连外国语大学”;从单一的日语专业发展为38专业,涵盖联合国通用语种以及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等14个语种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从仅有的外语专业发展到集文学、经济、法律、艺术、工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外国语大学,希望学者们能够见证大外的发展变化,为多科型的外国语大学,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上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永平教授致辞。他表示,从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成立至今,一直紧跟文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发展为以问题为中心。本次年会聚焦“历史、民族与文学——文学中的德国”,重点关注文学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关注古典与当代文学的对接与结合。希望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思想交锋,为中国与德语国家的文学发展、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李永平宣读了冯至文学奖获奖名单。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以“历史、民族与文学——文学中的德国”为主题,同济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吴建广教授,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分会副会长梁展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主任谢建文教授,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师李永平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系主任黄燎宇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通过对德意志著名作家以及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民族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与会专家和学者还围绕主题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尽管研究方向略有差异,但都从各自的角度为中德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德语文学事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德语文学研究者的有利支撑。在各位学者的不懈努力与共同合作下,中国与德语文学、德语国家文化间的交流定能更深一步,更进一层,迎来更加广阔的新局面。